• <nav id="4ks42"></nav>
  • 南京江寧 部門聯動 全民參與

    探索無障礙環境系統化建設模式

    選擇字體:[--] 來源:中國建設報 發布時間:2023-01-20 13:38:4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195.43萬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和持證殘疾人比重分別為14.9%和1.3%,建設高品質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十分迫切。為此,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積極探索無障礙環境系統化建設模式,為補齊無障礙設施短板、打造高品質的無障礙環境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部門聯動 加強組織保障

      科學構建無障礙建設制度體系。制定《江寧區創建全國“十三五”無障礙環境示范區實施方案》《江寧區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圖無障礙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等文件,從規劃、設計、建設、維護管理等多層次完善無障礙城市建設管理。

      建立各部門分工負責的組織領導機制。成立以區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區城鄉建設局局長和政府辦分管副主任為副組長、區宣傳部等48家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無障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細化無障礙設施建設任務,落實資金來源,保障項目實施。

      完善部門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建立工作例會、簡報交流、項目建設聯系單等常態化聯絡機制,梳理無障礙建設難點、堵點問題,政府、社會和市場分工合作,形成各方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的合力。

    系統謀劃 加快改造進程

      制定無障礙城市建設規劃。從無障礙城市建設基礎、空間環境、單元聯通、信息暢通、社會服務保障、持續發展等方面,制定和實施《江寧區2020~2035年無障礙城市整體發展的系統性戰略規劃》。

      分區逐步打通全域無障礙環境。根據全區無障礙需求程度,建立“一類區優先示范、二類區重點強化、三類區彈性指導”、分區發展、分期實施和分類指導、以點帶面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模式。

      以交通樞紐建設為“線”串聯和打通各個單元場所。設有14條無障礙公交線路,92個公交站點安裝盲文站牌、69個公交車站安裝語音提示服務設施,新購無障礙公交車75輛,占新購公交車總量的30%。

      打造東山老城區無障礙樣板。對盲道、緣石坡道以及公共廁所、廣場等處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改造,新建人行道、交叉路口、公交站臺、公共廁所和廣場坡道的面積約1.1萬平方米,新增雙層護欄600米、人行信號燈語音提示系統50套,維修改造盲道5.9萬米。

    科技引領 提供貼心服務

      繪制無障礙地圖。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采集道路、公共建筑和場所內無障礙設施信息,形成江寧區無障礙地圖,為無障礙專項規劃和設施改造提升提供數據支撐。

      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江寧區融媒體中心開辦手語新聞欄目,并在新聞節目中加配字幕。區政府網站設置了無障礙閱讀功能,殘疾人可通過輔助瀏覽、語音播報接收信息,“我的江寧”等市政服務APP具備無障礙閱讀功能。

      提供無障礙社會服務。區行政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以及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服務機構,配備了低位服務臺、電子信息顯示屏和手寫板等設施設備,方便有需求的市民參加選舉、訴訟和獲得法律援助時獲取無障礙服務。建成全市首家無障礙電影院“寧曦影院”,區圖書館設立了盲人閱讀角,主要醫療及市民服務建筑內均設有語音或文字提示等信息無障礙設施。

    多位一體 提升建設品質

      形成一體化建設策略。堅持無障礙設施精細化設計、規范化施工、標準化驗收、可持續維護管理原則,重視無障礙環境的互聯互通性,不斷提升無障礙設施品質。在江寧區東山城市休閑文化廣場無障礙改造中,江寧區全面調研周邊群眾的無障礙需求,對各項無障礙設施進行實地對標查驗,在此基礎上總結梳理出改造清單,開展專項精細化設計。在設計中對標識導向系統的體系化、輪椅坡道所用扶手末端延伸長度等進行詳細設定;對坐便器救助呼叫按鈕離地高度、距離坐便器前沿水平距離等,均進行了更貼合有需求者使用習慣的位置設定。

      個性化提供家庭無障礙改造。按照“一戶一策”原則,充分調研和適應使用者的習慣和需求,建設符合殘疾人需求的無障礙家庭環境。

      整體提升社會無障礙意識。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各項助殘活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無障礙理念,推動無障礙文化價值理念與城鄉建設深度融合。邀請老年人、殘疾人參與無障礙“體驗式”驗收,鼓勵市民參與“無障礙隨手拍”等活動反映問題,建立多渠道社會監督機制。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3.01.19

    白嫩饱满的双乳耸动武林
  • <nav id="4ks42"></nav>